2012年1月15日星期日

藍莓鬆餅 Blueberry Pancake



  人們常說不負盛名,可現實是,盛名之下躲著的,通常都是那個一貫辜負你的現實。就像常常去到一個派對里,有人告訴你說等下會有正妹來,還噴着口水激動的打開臉書照片加以證明,可真的人來了之後,你卻想馬上喝完手裡的啤酒買單走人。

  Clinton St. Baking Co.號稱擁有全紐約最好吃的藍莓鬆餅,你甚至很難在google上找到關於這個鬆餅的差評(大部分的差評來自於他們的服務,不過你期待什麼呢?這家店在紐約!)我也滿心以為這絕對不會是顆地雷。在造訪兩次之後,第一次我在九點四十五分的時候抵達被告知一個鐘頭四十五分內不會有位置並且不接受定位,第二次我在小妹的建議下揉着浮腫的眼睛於開店後15分鐘抵達門口,在一群清晨8點45分便頂著整齊的濃妝意志堅定的拿著旅行雜誌的日本遊客的圍繞下留下了名字,在對面喝了一杯咖啡,抽了兩枝煙,一個鐘頭後被帶至一張放下咖啡牛奶和糖之後我開始擔心等一下碟子要怎麼擺放的桌子上坐定, 我終於點到了傳說中的藍莓鬆餅,怎麼說呢,名聲這個東西,大概就和幾乎每個女人都會有過的那一個爛男友在她們耳邊講過的話一樣,聽一聽活血化淤有益健康,但當真了就是她自己的問題了,這疊藍莓鬆餅就好像甜言蜜語那麼美,金黃鬆軟還輕輕的灑了糖粉。叉子叉下去咬一口,它吃起來像...Splenda! 沒錯,就是那個黃色包裝的代糖,如果你去到稍微做作一點的咖啡店點一杯拿鐵然後和小妹要那個東西的話,通常會換來一個白眼。無論是它棉花一樣的蓬鬆柔軟的口感,黏稠的藍莓果粒還是香噴噴的楓糖牛油澆汁,都不能掩蓋這個鬆餅甜味會變苦的問題,而且它甚至不會太甜!我瞬間就迷惑了,難道所有點過這個鬆餅並且在網路上極力稱讚它的人都剛好是糖尿病患者?不然就是都得了和那些已經被劈腿了還死都不承認自己交往了一個爛貨的女人一樣的叫“硬撐”的病?。回到加拿大,我買了一盒藍莓,一罐butter milk,試驗了一下,然後可以告訴所有在網路上對於這個鬆餅大加讚賞的人,只要你肯花一點時間打發你的雞蛋,你完全可以吃到不需要排上一個鐘頭把自己塞在像兔子洞一樣大小的桌子然後付上十幾塊美金但一樣鬆軟金黃,而且不會苦的藍莓鬆餅。

材料:(兩人份,約六片)

鬆餅:
2顆蛋
440毫升 黃油牛奶(butter milk)
75克 無糖牛油
190克 麵粉
1/2 tsp 鹽
1 tbsp 糖
2 tsp 泡打粉
1/2 tsp 蘇打粉
160克 藍莓

藍莓醬:
160克 藍莓
1 tbsp 糖
1 tbsp 檸檬汁
適量 檸檬zest
1/4杯 水

楓糖牛油:
110克 牛油
1/3杯 楓糖

做法:

牛油加熱溶化後稍微冷卻
蛋黃蛋白分離後,在蛋黃里加入butter milk和牛油攪拌
蛋白濕性打發至出現軟角
粉類過篩後加入蛋黃溶液攪拌均勻,
把濕性打發的蛋白折入麵漿中輕輕攪拌,不要過度
平底鍋中火加熱塗上牛油
倒入麵漿(大小隨你喜歡)至麵漿表面出現小泡泡後灑上藍莓翻面
翻面煎相同時間後裝盤
在小隻調料鍋裡面放入藍莓醬的材料加熱煮沸後
轉小火煮15-20分鐘
另起一隻調料鍋小火加熱楓糖和牛油至溶化
將藍莓醬淋在裝盤後的鬆餅上上桌,吃的時候再淋上楓糖牛油。

2012年1月13日星期五

珀涅羅珀記



  新年伊始我就把手上存下的最後一本瑪格麗特·阿特伍德的書“珀涅羅珀記”看了,有那麼一點頭腦一熱把存款花光的感覺, 就此了無牽掛, 只能時時祈禱已經七十三歲的阿婆不至於因高齡而頭腦不太清楚,不過就2009年出版的那本“The Year of the flood”來看, 情況絕對稱得上樂觀。 阿特伍德作為因為被我狂熱喜愛而無法做出客觀評價的作家之一,鑒於其他在這個名單上的如曹雪芹張愛玲等已經指望不上了,她大概是除了我母上之外這個世界上第二個我衷心希望她健康長壽的女人。如果她未來的新書可以像名店打折一樣在網路上訂閱,我願意第一個填入我的email。 這本“珀涅羅珀記”仍然是阿特伍德慣於操縱的女性主義題材,披了古典戲劇的外衣,卻聰明感性又狡猾的道出不分時代的每個人心底的私慾。

  當每一次被人問到加拿大特產的時候,除了甜死人的楓糖和冰酒及應該引以為恥的海豹油之外,我們應該說:我們還有瑪格麗特·阿特伍德。

2012年1月11日星期三

紫米粥 Black Rick Congee


 
  讓我們先把時間撥回去一下,我是在坐在一間絕對不算是乾淨的廚房中的一把四隻腳不太一樣長的粉色塑膠小椅子上,靠著整面牆的空啤酒箱,面對著茲啦茲啦的炸雞和煎餃油鍋,拖著前一天才從長途旅行回來的身體,頂著還算是濃的妝,拿著一杯偷偷藏在半透明免洗杯子還沒有放萊姆的Corona啤酒,跨過2011這一年的,秒針滑進2012年的時候,我想想看,對了,走廊盡頭的不知是八號還是八十八號房間剛點了一碟滷味,到處是無窮無盡的吼叫和音樂聲,而我們,正拿著手機滿头霧水的看著牆上的破鐘,疑惑著為甚麼差了3分鐘。Voilà!新的一年,沒錯,跨年這種東西,如果不是人生太風雲莫測的話,就會像生日一樣,一輩子總會過上個幾十個,而越到後面的那幾個,你就越不知道它的意義在何處,置身其中的時候就越不知道知道自己在做什麼,但大家都這麼做,你總不想當不合群的那一個。可因為有人要上班的緣故,這一次我們跳過了晚餐和紅酒,高跟鞋和黑色小禮服的繁文縟節,在廚房里就直接進入了下一年,但其實,也還不錯。凌晨的時候,小胖從冰箱里拿出了一桶放在平時是放威士忌和冰塊的啤酒桶里的紫米粥,幾杯啤酒下肚後,大家喝起來格外香甜,我回來後一直試著複製那個味道,但我想大約是氣氛的關係,沒有了惱人喝醉的客人和廁所的嘔吐物,嘗起來總是不太一樣。想到旅行回來的路上,小吉問我,什麼是你的新年resolution?我想了一下,應該是沒有,如果一定不能免俗的話,那等雪溶了,我們試試看重新pick up晨跑好了。至於太遠或太認真有邏輯的事情,我們,畢竟還不算太老,留着給以後吧(笑)a very very late Happy New Year to all my loved ones~

材料:
紫米100克
糯米50克
紅豆,大紅豆,白芸豆,蓮子,25克
桂圓 25克
銀耳 一朵
水 8杯
椰糖 100克
湯圓,地瓜圓數顆

做法:
米類與豆類洗淨浸泡1個鐘頭
銀耳泡軟,撕成小塊瀝乾水
桂圓洗淨用小半杯泡軟,保留浸泡的水
將所有上述材料放入八杯水中大火煮沸15分鐘,撇去表面浮渣,加蓋熄火悶30分鐘
從新開火,小火將材料煮到喜歡的軟硬度後放入椰糖再煮15分鐘
吃的時候加入另煮的湯圓與地瓜圓。

2012年1月3日星期二

Wicked女巫前傳及一週之內看的亂七八糟的東西




  
  因為聖誕節了終於鬆一口氣下來,有點賭了氣似的亂七八糟的買了一堆票子,一週之內看了五場實在有點頭昏腦漲,有點像是買那種花俏的什錦巧克力盒,總會有幾顆驚艷幾顆咬一口就吐出來的。

  第一場看的是太陽馬戲團的Dralion,太陽馬戲團的東西看多了,套路其實差不太多,除了駐演的那種之外就比較難以掀起意外驚喜了,可也基本不會差(但你知道的,扯鈴跳床長緞帶是逃不掉的啦)。主線是文化衝撞,難得看到那麼活潑的舞龍舞獅,流蘇夾金線飛上飛下的滿眼的華麗,很想用一套來穿穿看,結果是我最喜歡的一段。看完和小吉討論才發現,其實我們也沒人看過真正的舞龍舞獅,唐人街的那種應該是不算吧。

  第二場是Mary Poppins,迪士尼加百老滙,所以呢,你想像中它是什麼的樣子它大概就是那樣的,Mary Poppins的那句I am practically perfect in every way 真是討人喜歡,我覺得我應該會拿出來擺在嘴上常常講(笑)。

  接下來是the Nutcracker, 這麼甜蜜的芭蕾想難看都不太可能,看完後瞬間黯然的覺得Montreal和紐約比真真是鄉下,從服裝到舞台到舞技,不過才隔六百多公里的車程怎麼會差那麼多,雙人舞的那段看到脊椎有涼氣,謝幕的時候我們兩個鄉下小孩慣例站起來鼓掌,結果環顧四周才發現大家都坐的好自在安穩,大都市的人果然是冷漠啊。

  下面兩出要特別講,恰好是最好吃的和吐出來的那兩顆,先講地雷,不知道為什麼我們買了張歌劇的票 Hansel and Gretel,耳熟能詳的糖果屋的故事改編,大家都讀過,巫婆做了糖果屋引誘迷途的小孩子進來做成薑餅人吃掉,誤闖進來的兄妹將計就計把巫婆推入烤箱做成薑餅人,和被解救小孩們一起把巫婆吃掉,沒錯,問題就在這裡,我無論如何都不能理解巫婆不可以吃小孩,可是小孩卻可以吃掉巫婆的無恥邏輯,小孩子們折掉薑餅巫婆的手腳的時候還大把的人鼓掌,這種是非觀簡直匪莫測了,一切美妙的歌喉和華麗的舞台都抵不過這噁心的結局。聖誕夜看到這種東西還真是荒唐。請大家去紐約的時候務必要避開這一出。

                                ----天堂地獄的分界線----

  Wicked我是第二次看,依然是我最愛的及唯一會讓我飆淚的百老滙,這是一個有點扭曲的故事,不像我們看過的一切其他的百老滙故事那樣無論悲喜都那麼沒心沒肺的簡單可愛,這個故事里,一切過去之後,壞人被迫成了壞人卻結局不算太差,善良又虛榮的普通人被推上了雲端卻一無所有,我總以為我看完會領悟出什麼道理來,結果想來想去發現好像生活都是那樣子的,所有最美好的看似都是在回憶里,可是發生的時候你其實並不知道。除了故事本身之外,Wicked的音樂也極其美妙,我實在願意,有機會的話,一看再看。